top of page

STEM小知识:动物世界的奇异之处

  • Writer: Thee Sim Ling
    Thee Sim Ling
  • Oct 4, 2020
  • 4 min read

狮子、老虎、熊猫, 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可爱动物。(或至少它们可爱的幼崽)

每当一个野生动物组织为保护濒危物种筹集资金时,这些动物往往是这类活动的主角。

为什么呢?因为它们对公众来说非常熟悉,而且比其他濒危动物更有吸引力。这些动物被称为有魅力的巨型动物:它们是大而有吸引力的动物(海洋版包括海豚、企鹅和水獭)。


然而,这类动物的问题是,它们在聚光灯下出现的次数太多,公众往往无法意识到其他不太知名的生物也需要帮助。尽管它们可能更小、更丑、更奇怪(以至于令人厌恶),但它们都在我们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和可爱的大熊猫一样值得我们帮助。这里有一些你需要知道的其他濒危动物。


水滴鱼

Blobfish

水滴鱼(学名:软隐棘杜父鱼 Psychrolutes marcidus)是一种粉红色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西兰周围的深水中。它的名字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如果它被带出水面,它就会变成一个粘稠的圆球。(是的,水滴鱼是它的官方名称。)


嗯,你可能会感到有点恶心。但,水滴鱼只是在陆地上看起来像是一个凝胶状的圆体;它在海里却很苗条。不过它的正常外观也不是很美观。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它在2013年被丑陋动物保护协会评为世界上最丑陋的动物,并成为该协会的吉祥物。


不过,水滴鱼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生物体。它吃海底的小动物,如螃蟹、软体动物和海鳃,并帮助保持海床的清洁。它还消化了大量可能对其他生物有害的细菌。


不幸的是,由于人们在它生活的海域捕鱼,可怜的水滴鱼已经濒临灭绝。它们被鱼网夹住,在到达水面后死亡。



大鼻子猴


Proboscis Monkey

和我们一样,大鼻子猴(长鼻猴属)是一种灵长类动物。与我们不同的是,它有带蹼的脚,肥大的肚子和一个长得离谱的鼻子。它是婆罗洲雨林的原住民,是亚洲最大的猴子之一。已树叶、种子、水果和昆虫为食。它曾被提名为世界上最丑陋的动物,并进入前六名,最终输给了水滴鱼。


为什么有长鼻子?雄性长鼻猴长出这些大的、气球般的鼻子来吸引配偶,就像雄性孔雀长出迷人的羽毛来吸引雌性一样。(不过我更喜欢羽毛。)它们用鼻子放大交配的声音。

生活在雨林中就需要在河流和小溪中大量游泳。这解释了为什么长鼻猴是猴子中最好的游泳者。有蹼的手脚使它们可以轻松游过鳄鱼,逃过成为午餐的命运。


如果你想喂长鼻猴,千万不要把厨房里的香蕉丢给它们。成熟的水果中的糖分会在它们的胃里造成致命的胀气,因此它们只能吃未成熟的水果。


长鼻猴所生活的森林遭到砍伐,这些动物正濒临灭绝。



鸮鹦鹉

Kakapo

鸮鹦鹉(学名:Strigops habroptilus)不仅是濒临灭绝,而是极度濒临灭绝。现在大约只剩100只,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出生率低。这种新西兰生物据说是世界上最奇怪的鹦鹉: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夜行且不会飞的鹦鹉。它蹒跚着走来走去,而它奇怪的面孔也使它被称为 "猫头鹰鹦鹉"。


鸮鹦鹉有着奇特的绿色,作为一种不会飞的鸟,它的翅膀相当巨大。它的近亲奇异鸟根本没有什么翅膀。鸮鹦鹉能很好地利用它们的翅膀,辅助它们从树上翻滚下来。


它的爪子和喙在攀爬中更实用,可以进入树冠层寻找果实。但有时,它不去攀爬,而是直接从树上跳下来,使得它常常受伤。

美西螈

Axolotl

美西螈(学名:墨西哥钝口螈)是一种奇怪的蝾螈。美西螈的名字来自于阿兹特克神。它的背鳍和羽毛状的外鳃从其头部后面探出使它看起来毛茸茸的。它们只在墨西哥城附近的Xochimilco湖泊中发现。通常情况下,它们是黑色或棕色的,但你通常看到的圈养的是白色或白化。由于污染和商业需求,美西螈不幸地濒临灭绝。(在墨西哥,烤美西螈是一种美味佳肴)。


这种两栖动物以软体动物、蠕虫、昆虫幼虫、甲壳类动物和鱼类为生。它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超能力--它可以重新长出自己的身体部位。它可以再生出自己的四肢、脊髓、心脏和其他器官。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进行研究,从而找到一种使人类肢体再生的方法。


这些动物需要你的帮助


世界上有许多动物需要我们人类的帮助,因为它们的数量正在迅速减少--而有些动物得到的帮助比其他动物多。像大熊猫和海豚这样可爱的动物是动物保护运动的流行吉祥物,导致我们大多数人忘记了像上面这些动物。因此,我们需要宣传这些丑陋和濒危动物所面临的挑战,并通过志愿服务和捐赠来帮助保护工作。


这四种动物中哪一种是你最喜欢的丑陋动物--或者你有自己的最爱? 请在下面留言。


更多关于丑陋动物的信息。


(图片来自bbc.com, borneoadventure.com, wired.com, and futurism.com)


Translated into Mandarin by Han Yuyi

 
 
 

Recent Posts

15% IS HARD TO IGNORE.
We're dedicating 15% of our ad space to #WeThe15.
  • Medium
  • LinkedIn
  • Youtube
  • Instagram

Disclaimer

The material contained in our website is for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The view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on the blog belong solely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f the opinions and can't be attributed to other writers. STEM 4 Everyone has no control over content by third-parties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All website designs were created using Canva software.

© 2023 by STEM 4 Everyon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