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EM 小知识: 音乐和大脑的双重奏

Aditi

"在语言无法表达的地方,音乐会说话" --- 安徒生



音乐--世界性的语言--具有美感,能够创造有意义的情感,足以超越所有的障碍。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它在每个社会中都很常见,因此被贴上了文化通用的标签。音乐的变化与语言的变化一样多;而音乐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品质,使它无处不在。


随着人类的进化,我们的音乐也在不断进步。过去只是用木头和石头制作的简单打击乐器,现在有了交响乐、歌剧等如此复杂的技术。尽管如此,人们感知音乐的基本方式并没有改变。那么,是什么让音乐如此伟大?它对我们的大脑有什么作用,能激起如此强烈的情感反应?


这里的重要因素是音乐在大脑的快乐中心引起多巴胺的释放。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通常被称为 "感觉良好的荷尔蒙",是大脑奖励系统的一部分。做愉快的活动会触发它的释放,而大脑会自动将其与幸福和满足感联系起来。




听音乐的好处

  • 情绪助推器 - 如上所述,因音乐而释放的多巴胺有助于调节情绪。与我们吃自己喜欢的食物或从事自己喜欢的消遣活动时发生的情况类似,音乐也会给大脑带来快乐和满足的信号,几乎可以立即提升你的情绪。

  • 学习帮手--音乐刺激大脑,有助于学习过程。根据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音乐可以帮助大脑轻松接受和解释新信息。

  • 改善记忆 - 音乐可以激活大脑中负责保留记忆的部分

  • 减少食物消耗 - 柔和的音乐和低矮的灯光有助于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从而使人们对食物的摄入有更大的认识

  • 有助于疼痛管理 - 音乐对疼痛信号提供强烈的竞争性刺激,从而减少对疼痛的感知强度

  • 宣泄--听音乐可以是一种释放强烈压抑情感的形式。


大脑是如何对音乐做出反应的?

在大脑中没有一个分析音乐的具体位置。相反,歌曲的每个方面,如歌词、节奏、音调等都由大脑的不同部分处理。


  • 情感 - 杏仁核(大脑的情感中心)、阿肯本核(参与大脑的奖励途径)和小脑(主要帮助运动协调,此外还参与情感调节)触发情感并产生情绪反应。

  • 肌肉记忆-如何演奏乐器的知识,如果在年幼时学习,就会储存在小脑中。这意味着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人可能会忘记他们的家人,但不会忘记如何演奏乐器。原因是阿尔茨海默氏症只影响大脑的记忆中心,小脑不受影响,所以肌肉记忆得以保留。

  • 协调 - 弹奏音乐需要大脑两个半球之间的互动,将纸上的音符转化为乐器上的按键。两个半球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胼胝体进行的。

  • 解释文字和声音 - 歌曲的歌词由大脑的语言中心解释,而声音则由颞叶处理。


音乐的潜在负面作用

  • 攻击性音乐会增加负面情绪,延续危险行为

  • 悲伤的音乐会加剧负面情绪,超出意识的控制范围

  • 斯克里普斯-霍华德新闻社报道的一项研究发现,接触摇滚乐会导致大脑中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区域出现异常的神经元结构。因此,接触硬摇滚会抑制一些人大脑中的信息存储能力。

  • 含有限制级歌词的歌曲可能对人产生不良影响

  • 极端响亮的音乐可能扰乱大脑半球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 长时间听悲伤的音乐可能会导致情绪调节不良。对一些人来说,所引起的悲伤情绪会慢慢导致抑郁症。

音乐偏好和个性

每个人听音乐都有不同的原因--作为分心,配合锻炼或作为情绪的调节器。但是,这些对音乐的选择是否受到我们人格特征的影响?

有关这一主题的研究是有限的,但根据目前的数据,以下是与特定音乐偏好有关的一些品质。


  • 摇滚/重金属乐迷是有创造力的,内向的和温和的(与摇滚乐的侵略性形象相矛盾)。

  • 流行乐迷是外向的和诚实的,但研究倾向于表明他们的创造力较弱

  • 古典音乐迷有点内向,但很有创造力,而且自尊心强。

  • 说唱乐迷非常外向,也倾向于有高自尊心

当然,这些信息是基于有限的研究,所以在进行更多的研究之前,不能做出可靠的预测。

关于音乐的有趣事实

  • 滞留在你脑海中的歌曲被称为 "耳虫"。

  • 你的心跳随着你所听的音乐而变化

  • 当你听你最喜欢的音乐时,你感受到一瞬间 "颤抖 "被称为 "音乐惊魂"。

  • 未出生的婴儿能听到音乐并对其产生反应--音乐刺激胎儿的大脑,婴儿在出生后四个月内还能记住他们听到的音乐。

  • 从1912年到1948年,音乐是奥运会的一个项目。

  • 200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音乐可以帮助植物快速生长

生命就像一首美妙的旋律,只是歌词被打乱了




引自:

照片出处:



Translated into Mandarin by Han Yuyi

 

Recent Posts

15% IS HARD TO IGNORE.
We're dedicating 15% of our ad space to #WeThe15.
  • Medium
  • LinkedIn
  • Youtube
  • Instagram

Disclaimer

The material contained in our website is for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The view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on the blog belong solely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f the opinions and can't be attributed to other writers. STEM 4 Everyone has no control over content by third-parties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All website designs were created using Canva software.

© 2023 by STEM 4 Everyone.

bottom of page